辰时·石库门(7:00)
霞飞坊的老住户陈阿婆至今保持着用头油抿发髻的习惯,她的五斗橱里收藏着1948年的月份牌,上面穿着阴丹士林布旗袍的模特,原型其实是隔壁弄堂的钢琴教师。现今,这里的年轻租客们正在将晒衣竿改造成ins风拍摄道具。
巳时·永安百货(9:30)
1947年的销售账簿显示,进口丝袜专柜的常客包括穿麻布旗袍的女学生——她们用奖学金购买,再请裁缝改成两用长袜。如今这里的VIP室里,90后买手总监正在用AR技术为客人模拟不同风格的全身造型。
午时·红房子(11:45)
1956年的服务员手册规定,女招待的发髻必须用同色网兜包裹。现在,第三代传人创新地将罗宋汤与本帮腌笃鲜融合,身着改良旗袍的服务生们佩戴着智能点餐手环。
上海龙凤419杨浦 未时·外滩源(13:30)
1921年某洋行职员的日记记载,中国女职员会在打字机旁备两双鞋:平跟皮鞋用于通勤,高跟皮鞋见客时更换。现今某律所的女合伙人仍延续这个传统,只是鞋柜里多了双瑜伽拖鞋。
申时·田子坊(15:15)
2005年的首批商户王阿姨,当年用缝纫机改造牛仔裤的创意,启发了后来整个街区的复古时尚产业。她的孙女现在用同一台机器制作汉服混搭潮牌,墙上挂着祖孙二人的时代对比照。
酉时·和平饭店(17:45)
老年爵士乐队的萨克斯手回忆,80年代的女宾客会把丝巾系成二十种不同花样。如今酒廊里的金融女精英们,正在用平板电脑分享最新的丝巾系法全息教程。
上海龙凤419是哪里的 戌时·兰心大戏院(19:30)
1953年的演出海报显示,女演员们会自行改造戏服,在旗袍开衩处加缝暗扣。现代版《永不消逝的电波》中,女主角的十套旗袍全部由00后设计师用可降解环保面料重新诠释。
亥时·巨鹿路(21:20)
1989年的夜市摊主发明了"的确良西装配回力鞋"的混搭风格。现在这里的买手店里,某时尚博主正在直播"如何用奶奶的羊毛披肩搭配AI眼镜"。
子时·外白渡桥(23:50)
上海龙凤419会所 1934年的午夜,参加完舞会的名媛们会让黄包车夫在此暂停,就着路灯补妆。如今,网约车司机们常在这里接到刚加完班,在后座换平底鞋的投行女高管。
丑时·衡山路(1:15)
1998年的酒吧老板娘首创用搪瓷缸装鸡尾酒,现在她的女儿把配方写进元宇宙酒吧的白皮书。凌晨的梧桐树下,依然能看到对着橱窗整理仪容的上海女性——从当年的波浪卷到现在的狼尾鲻鱼头。
寅时·城隍庙(3:00)
1955年的早点摊女工们发明了用火钳卷刘海的土法,现在她们的传人正在抖音直播"三点起床化妆的蟹粉汤包西施"。
卯时·苏州河(5:30)
晨练的银发阿姨们保持着用报纸卷头发的老习惯,而岸边跑步的90后女孩们戴着骨传导耳机听财经新闻。当第一缕阳光穿过邮政大楼的钟楼,整座城市的镜子都亮了起来。